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生态环保治理插上智慧的“翅膀”。1月6日,成都正式发布“生态惠民新场景TOP”清单,其中的“智慧环保”类场景可以说是让人眼前一亮。科技赋能生态环境精准治理,科学助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满足市民群众对“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天更蓝、水更清、草更绿、空气更洁净的美好愿景。
“智慧环保”是“数字环保”概念的延伸和拓展,它是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中,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可以实现人类社会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
其实“数字环保”的实践在成都落地由来已久。在年5月,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成都“数智环境”监管系统就作为全国六个优秀案例之一被全国推荐;年11月,“成都市数智环境大气系统”荣获年首届数字四川创新大赛政务大数据应用赛十佳案例……近年来,成都推进“数智环境”工程建设,融入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在加快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信息化建设中,“智慧环保”场景的综合惠民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科学精准监测移动源污染
用实测数据来决策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移动源环境管理年报(年)》显示,移动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而成都作为机动车保有量全国第二的城市,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成都在国内率先建设道路交通空气质量监测站(以下简称“路边站”)。通过“路边站”的建设,实现对货运通道、物流通道或其他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常规指标(PM2.5、PM10、SO2、NO2、CO、O2浓度)、增加指标(黑炭、非甲烷总烃、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车流量的精准监测。
为把直观数字转变成决策依据,机动车中心依托“路边站”强大的数据收集能力,结合本地交通卡口的主要道路车流量数据和情况,匹配对应车辆的排放阶段、车龄、车型、燃料类型等信息,分析车流特征,在道路周边车流量、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基础上开展了相关性分析研究,为综合分析研究提供支持。
“路边站”于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建成8座,监测数据累计有效时长近50万小时。“‘路边站’不仅实现了道路交通空气质量精准监测,而且能通过数据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为城市空气污染精准治理提供了‘数据化模型’。”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智化手段赋能生态治理
打造智慧环保“成都场景”
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两次提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过去五年,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从天增至天;今后五年,成都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要保持在天以上。那么如何打好这场蓝天保卫战?成都数智大气系统给出了“答案”。
年起,成都着手建设数智大气系统,拓展数据数据收集深度,畅通部门通道,拓展数据覆盖广度,构建起“一源一数,一数多用”的数据体系,推动了跨层级、跨系统的数据共享,与公安、住建、水务、气象等部门对接,汇聚了约亿条数据,为14个单位提供超过32亿条数据服务。数智大气系统通过数据监测整合、科学研判、精准调度、快速处置的能力,为成都争取“蓝天”提供全环节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建立了大气科研重点实验室,以促进空气质量改善为目标,以科学支撑大气环境管理为向导,持续开展成都市大气污染成因和来源研究、源排放特征解析、大气环境政策评估以及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等工作。实验室拥有在线观测设备30余台,外场实验和移动观测设备百余台套,可对超过项大气参数进行分析监测,覆盖大气物理、化学、光学以及数值模拟等多个领域。
随着“智慧蓉城”的建设,数智大气系统还将接入更多的监控监测设备,接收更多、更广的数据。“除大气治理外,我们聚焦‘智慧蓉城’生态环保多场景应用,还将在加速推进水、医废监管和环境应急管理等应用场景建设。”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
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yuanshipeng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