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行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孤勇者华为与海康的智能交通之争 [复制链接]

1#
刘*连出诊时间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向北小捌

作者

枝意

编辑

近4-5年时间,智能交通市场随着互联网公司的进入、规划咨询设计院的崛起、央企、地方国资企业的参与,形成了“多方混战、百家争鸣”的局面,市场话语权分散。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大家都在积极转型升级,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上次我们就分析了三大传统智能交通巨头——海信、易华录、千方,在面对市场困境中的不同发展之路,这次我们再来看下传统的智能交通大型产品厂商(或者叫基于产品的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商更合适)双雄——华为和海康的智能交通之争!

01为什么是华为和海康

华为和海康在安防领域的双雄争霸,相信大家都早有耳闻。

年,华为安防高调宣布以“今年前三、五年第一”为目标进击安防市场,矛头直接指向海康。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则对外喊话,“视频监控市场异常复杂,未必适合华为。”双方的口水仗打得精彩异常,也满足了不少安防行业吃瓜群众的八卦之心。

安防领域的刀光剑影,也蔓延到了智能交通领域。同样是基于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两者的市场地位、定位、产品体系、品牌影响力等有太多相似之处。

首先,他们都是交通领域的头部企业。据赛文研究院数据统计,两家公司在智慧交管领域的市场份额都排在TOP5,均超过15亿,市场地位相当。

其次,从产品体系上来看,它们都是“软硬一体”,既具备核心硬件产品的技术优势和生产能力,也都有自主产权的核心软件平台产品,具备打造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的实力。

海康进入智能交通领域时间较早,年其收购上海高德威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后成立交通事业部,现为PBG(公共服务事业部)交警行业。

前期发力点就是交通视频监控方向,并因其抓住了城市交通(电子警察、卡口)市场爆发带来的机遇,急速成为市场寡头。后来其继续在行业深耕,除城市交通管理业务外,还布局停车、公交领域,产品类型也更加多样,硬件方面除了视频监控产品,还进行了信号机、信号灯、显示大屏等的研发,核心自主软件也涵盖了交管、交通、停车等各个领域、业务场景也更加丰富,包含执法、信控、指挥调度、车辆管理等。

华为虽然在智能交通领域是属于后来者,但狼性十足、来势汹汹。

年9月,华为安平系统部成立,前期主要以通讯产品为主。年,华为开始进行智能交通管理市场的产品研发,基于摄像机、边缘计算、华为云鲲鹏+昇腾、通讯、芯片等基础能力,推出“TrafficGo1.0交通控制优化方案”。近两年又接连发布微光卡口、全光卡口等硬件产品以及TrafficGo2.0、全息路口、全光路口、交通智能体等方案。业务领域涉及交管、高速、车路协同等领域。

最后,从营销体系方面,他们都有庞大的渠道资源,都走“被集成”战略,品牌影响力也旗鼓相当,一个是安防世界第一,一个是通讯领域世界巨头,他们也都在积极发展生态伙伴,构建自己的朋友圈。

对于智慧交通市场的未来,看好哪些企业的发展前景?

海康和华为无疑会获得很多选票。

路线相似,实力相当,承载着众人的期待,两者在安防领域的战斗必然延伸到智能交通领域,兜兜转转,双方将再次燃起战火。

02“战”在哪里

首先,视频监控市场,肯定是两者的“兵家必争之地”。

据赛文研究院统计,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基于电子警察、卡口、道路视频监控能占到市场36%以上,年度规模+亿;在高速公路领域,监控系统是三大机电系统之一,投资与收费系统旗鼓相当。目前城市+高速每年合计投资超过亿。对于两者来说,谁能轻易放弃,谁又会轻易言败?!

小编之前了解到,年广东联合电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万元预算招标“高速公路视频图像智能分析和稽查数据分析应用项目”,阿里云、海康威视、华为就同时竞标,看来“战争”早就默默开始。

其次是整体解决方案之战。

整体解决方案是指全方位为一座城市提供服务,涉及城市交通各个业务领域,即包括顶层设计,如概念、策略、技术路线选择,也包括软件、硬件各种类型产品等。

软硬结合、云边结合、数智融合、物信融合以及落地能力等全方位能力的比拼。

两家公司目前都具有这样的水平和能力。

华为高举高打,年首次对外提出“交通智能体”概念,在智能体之下,城市交通提出全息路口、全息路网、AI超微光卡口等产品。年,华为又推出了面向高速公路的“高速智能体”。华为提出了行业共享的开放技术架构,初步阐述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思路。

海康则稳扎稳打,在城市交通领域推出“OpenTraffic”概念,打造三大引擎,实现数智融合,并且也大力推出数字路口、黑光卡口等产品,产品类型更丰富、更具场景化。高速公路领域,海康基于视频技术和产品,也推出了众多场景化的解决方案,服务区、隧道、收费站……

再次是数据之战。

目前华为的业务更多体现在大数据平台、存储及智能分析方面。在手握大量基础建设数据之后,华为势必要做城市级、省级高速公路的数据处理、平台及应用。

而海康威视,凭借着之前行业深耕,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城市级、省级的数据处理也是其后期的业务战略方向,因此双方的对比与竞争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三大核心战役背后拼的是渠道和品牌。

前面提过,两者都建设有庞大的销售渠道,而借助这一优势,两家公司一旦进入细分市场,短期内就有可能成长为行业巨头。

以信号机为例,海康年开始进入交通信号控制领域,现在年出货量已接近余台,不到十年时间打败发展已经二十多年的一众厂商。最近两年公司又开始卖信号灯,仅仅两年多时间就已进入国内信号灯市场前列。

渠道为王,在华为、海康两家产品巨头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现在华为在公路、交管、车路协同等细分领域都投入重兵,特别是智慧高速方面,于去年正式成立智慧公路*团。这些领域,海康威视也都有布局。市场之战,将是一场持久战。

03标靶海康追赶者华为

华为有着30多年通信和ICT经验,在5G技术、通讯技术、存储技术、车载传感器、自动驾驶、芯片研发等方面都有很强的技术储备。特别是在云端,相比海康要更受认可。其在网络通讯领域的技术优势也将更好地赋能交管、车路协同等领域,为其大大加分。

此外,华为在生态建设、品牌和营销上更为高调,更具影响力。华为的生态伙伴战略已经深入人心,其品牌知名度在C端也更广为人知,方案和产品包装能力也比传统的TOB类公司更强。

华为虽然是市场的后来者,但也正因如此,它可以更针对已有厂家没有解决的痛点针对性下药,实现更“精准打击”,就像白纸,不用担心再费力擦去错误之处。

当然也正是因为后来者,华为的追赶空间也很明显。

首先是专业人才积淀问题,再强的市场进入者也需要在行业的沉淀、理解、文化融合等方面有一个时间过程。再就是产品类型相对不够丰富。积淀欠缺,它虽然能“精准打击”,却目前达不到“全面出击”。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把握,也不如长期耕耘的企业深和透,细分场景解决方案梳理空间大。

渠道方面,销售体系对华为自身交通产品的认知,以及对交通专业的认知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后端*团对销售体系在交通专业方面的支撑需要补足。

作为挑战者、追赶者,华为的加速度会很快,但目前更多体现出来的是差距,特别是在智慧交管市场,而海康实际上已经是领域的排头兵,标靶。

在智慧高速领域,海康尽管已经经营多年,但相对而言发展不如其在交管市场强势。而华为已服务二十多年,承建了全国高速公路骨干网,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光传送网、数据通信广泛运用于15.5万公里全国高速公路网;除了基础通信设施外,华为还为部委、广东等十多个省的高速公路提供华为云服务。年“撤站”战役中,华为FusionCube智能边缘一体机大批部署在ETC龙门架上或者路侧,千亿投资中也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如果说在智慧交管市场,华为是追赶者,那么在智慧高速市场,华为的专业化解决方案提出,和海康基于视频、数据的解决方案将会是你追我赶,我追你赶的局面。

04守业者海康创业者华为

华为作为追赶者,未来应该会在智慧交管和智慧高速领域同时发力,力争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据了解,华为此次组织机构变革,华为智慧公路*团的负责人是马悦,他同时也是企业BG常务副总裁,全面负责华为企业业务在中国的销售与服务。由这员大将担任*团长,表明华为想要通过*团模式来改变以往交通作为一个独立部门带来的发展缓慢的局面,快速集结资源,穿插作战,提升效率。

生态集结、产品打造、解决方案丰富、业务渠道下沉,用户互动,华为在智慧交通领域有待大施拳脚。

关于未来,跳出传统建设类的交通业务,在出行服务领域,华为的想象力也可以更大。作为科技巨无霸的它,C端有手机业务,支付业务、地图业务,B端有企业业务,还有通信等基础技术支撑,如果利用好这些优势赋能交通,它的赛道将更加宽广。

基于其多年的深耕发展,海康的渠道、平台、战略、体系都很健康,产品和技术积淀足够,对用户的需求把握也比较透彻。小编了解到,海康在交通领域常用的产品涵盖高中低端,场景化解决方案非常丰富,仅公交站台一个场景,海康就有5个解决方案。交通领域,海康有更多应用实践的用户。

当然,海康也在积极变化,应对挑战。面对芯片缺陷,它入股富瀚微,布局芯片产业,为所谓的“芯片之危机”再买上一份保险。

对于海康来说,如何持续保持业绩的高位增长可能是其最大的痛苦。当我们看到海康的智慧交管场景化解决方案已经达到+多个,在交通信号灯市场、城市停车市场开始精细化深耕,看到相对弱势的高速公路市场也已经拥有丰富的解决方案,看到他开始“一城一策”,定制化为用户进行服务,就能清晰的感受到业绩增长压力带来的苦恼。

未来五年、十年,如果海康在经营策略上不犯下大错,在智慧交通赛道中海康还将继续坚挺。

在智慧交通市场,对比二者,海康威视更像是一个“守业者”,而华为更接近“创业者”,最终,他们都可能成为“孤勇者”,但他们的发展都令人充满期待。

RECOMMEND推荐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