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再和生活死磕几年。要么我就毁灭,要么我就注定铸就辉煌。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我在平庸面前低了头,就向我开炮。——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1
近日,苏州科达公布了年年度业绩,其中营业总收入约25.32亿元,同比增长3.21%,净利润0.91亿元,同比下降71.84%。
利润下滑的同时,苏州科达还享受着政府的高额补贴和退税,年累计接受政府补贴.32万元。
翻看年年报,营业收入24.54亿元,同比增长34.41%,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18.9%。看似可圈可点的业绩背后,净利润中的1.06亿实则来自三家子公司的退税。加上各级政府补贴0.32亿元,可以说,科达年有超过4成的净利润都是来自退、补。
连续两年营收不尽如人意,科达怎么了?
2
从行业大环境看,近年来我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年到年,行业产值从亿元增长到亿元。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政策的衍生,外加AI、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均扩充了市场边界。
即便经历了年中美贸易战,可以发现行业整体趋势还是稳步向前的,根据相关企业接连发布的年业绩快报,除了苏州科达,其他几家厂商的数据还是可圈可点。
一来大环境未显颓势;二来非因基数大而现瓶颈。连续两年的此番表现,可能要从科达自身找原因。
他们对此也作出了解释。
1.毛利率低的视频监控类业务占比提升
2.布局指挥中心、视频融合指挥系统等新兴业务,且新兴业务毛利率低
3.加大了新产品和新解决方案的营销推广
4.加大了各项技术研发费用投入
首先,对于毛利率低的视频监控业务占比提升的说法,结合科达—年年报,两个业务对其营收贡献几乎难分伯仲。至于年监控业务能有多少提升,受限于详细数据并未公布,对公司利润影响程度多大暂时不得而知。
同时,一直以来,苏州科达在视频会议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一向高于视频监控行业,近两年,他们在云会议、视频的综合应用上的投放精力有增无减,综合来看,这个解释存在疑点。
第二条,年苏州科达确实在新兴业务上积极布局。其中,新一代大数据指挥中心解决方案中,有一款支撑大数据可视化的显控产品成为他们的明星产品:晶艳小间距LED。
通过分析科达年季度报表,这款产品毛利率较低,而且LED销售额占比一直在增加。
换句话说,这款产品卖得越多,科达的利润增长速度就被拖得越慢。
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为何持续去做?科达相关高管解释,无论视频会议业务、视频监控业务还是可视指挥调度等公司的核心业务,业务中产生的音视频数据,最终会汇聚到显控系统中,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并加以应用。因此,显示、控制、调度是实现行业应用的最后一块拼图。
藉由此,科达通过全产业链布局,足矣构筑更高壁垒,以此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数据显示,视频融合应用未来增速在30%以上,其中仅指挥调度类项目的市场预计高达60亿,增量空间大。科达在公检法等G端领域具有较大优势,而且现在积极布局融合业务,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最大受益者。
放长线钓大鱼的战略打法下,消极影响只是阶段性的,相关优势会逐步凸显。
第三条,早年的苏州科达,重技术、轻渠道,营销是短板。
其在年开始在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上加大投入。一是将营销网络下沉,向三四线城市辐射。二是转变渠道模式,转变渠道模式,从单纯的直销转向直销和渠道两条腿走路。
他们计划2年内完成营销和渠道布局,营销费用大幅增加可以理解。目前布局时间较短,所以在业绩上的成果可能暂时还没有体现。
第四,在研发投入上,科达年投入约7亿,占总营收比例27.64%。高研发带来了超高毛利率,在业内同行公司毛利率在30-40%的情况下,苏州科达的毛利率高达60.38%。但是,净利率却截然相反,在行业均值20%左右的情况下,苏州科达只有13.1%。
另外,根据年报披露,苏州科达的研发费用中有很大一部分用于研发人员的薪资发放,总金额达到了4.82亿元,占总研发的83%。苏州科达超高的研发费用中有相当一部分本该被算进成本之中。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公司的成本被低估。
前面我们提到,苏州科达接收大量政府补贴,补贴的原则是“每年对本地区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最高按研发投入的20%(最高万)给予财政补助。”
公司虚高的研发比例是否跟补助政策有关系,是否是政府为扶持高新技术公司,帮助其渡过前期攻坚期的一种措施,我们暂时也不得而知。
总体来说,科达业绩下滑,主要因为他们在战略布局阶段,新兴业务和技术研究投入加大,加上业务结构变化,利润减少,营收没能跟上。
3
自年进入视频会议和视频监控领域,苏州科达已近二十岁了。
作为早早入行的老牌视讯与安防企业,苏州科达市场占有率却远不及两个领域的头部企业。
在雷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