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现场。
年,国网公司紧扣国家战略,明确了“一体四翼”的总体布局,加快电网智能化提升和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设备管理体系发展战略纲要,全面推进设备管理数字化转型。
年初,国网湘潭供电公司在省公司的指导下,深入领会战略指引,以“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先行先试,在输、变、配各专业推动管理转型、设备数字化升级,建设智能运检管控中心、输电监控班、变电集控站,走出一条现代设备管理体系探索之路。
“集控站+智慧站”变电运检模式全面优化
“千伏永红变电站1号主变远方顺控冲击受电成功,现场检查无异常……”7月14日,湖南首座采用远方顺控送电的变电站——湘潭千伏永红变电站顺利投产,标志着湘潭公司在全面推进设备管控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迈进了关键一步。
该变电站的投产首次采用了新一代集控站监控系统中“遥信、遥测、遥控、遥调”信号自动核对、保护定值自动校核等新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变电站投运工作时间跨度长,人员操作配合难度大等问题,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湘潭变电检修公司变电集控站负责人杨霄说:“以往kV变电站验收投运至少需要4天时间,采用远方‘一键顺控’和自动验收功能后,只用了12个小时就完成了验收投运。”
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慧变电站通过实现设备状态“全面感知”、倒闸操作“一键顺控”、设备异常“主动预警”、全面巡视“机器替代”等智慧化功能,改变了以往人工巡视、现场操作、手工抄录等传统运检模式,不仅大大减少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为变电站设备的操作按下了“加速键”,还从根本上杜绝了误操作的风险。
预计年底,湘潭公司将有36座变电站完成智慧化建设,将实现倒闸操作、运维巡视、日常维护模式“三个转变”,推动变电运检模式全面优化升级。
“立体巡检+集中监控”输电运检质效全面提升
“原来我们无人机出去巡视,要人工手动操作,花费时间多,拍照还不尽如人意。现在无人机实现了自主飞行,到了现场以后,只要把任务设置好,比如今天这10台无人机要给每个铁塔采集30-40张照片,无人机就能按照事先设定的位置自动巡视。还能自动识别缺陷故障,像缺了螺丝都能自动识别,实时传回来。至于摄像水平,也不会受操作人水平影响,都是规范的,按设置的航标拍摄,一个铁塔至少是20-50张照片。”湘潭输电检修公司总经理童小寒说。
为了做好输电运检模式优化实践落地,湘潭公司对输电运检管理组织架构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在湘潭输电检修公司新成立了监控班。该班通过安装在跨高速公路、高铁、电气化铁路等这些重要的临近点、三跨点、防破点上的在线可视化装置,实现了线上、集中不间断的监控。同时,通过手机“平安输电”app,还实现了人员位置实时管控。
目前,湘潭公司已实现40条千伏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安装通道可视化装置套,全员应用平安输电移动巡检APP。监控班运作以来,累计处理山火、外破等告警图片张,完成余人次巡视过程管控、8千余张照片智能识别,输电巡检质效大幅提高。
“专业定规则、中心出数据”有效提升运检管理穿透力
年6月,湘潭公司组建地市公司第一家智能运检管控中心。该中心从运检、调控线抽调5名技术骨干组成“懂专业、懂设备、懂项目、懂管理”的专家团队,成为生产精准决策的“参谋部”,肩负业务监控、专业支撑和数据治理三大职责,开展缺陷管理、巡视管理、电压管理、度夏管控、抢修督办、例会支撑、数据治理等8项典型业务。
该中心遵循“专业定规则,中心出数据”的工作机制,对上支撑专业部门,开展信息自动汇集、数据分析预警、业务透明监控、辅助决策建议,提升精益管理水平和决策效率。对下督办输检公司、变检公司及五家区县公司,落实专业管理要求,有效提升运检管理穿透力。
“智能运检管控平台贯通各业务系统,结合‘平安输电’‘掌上变电’‘配网我来保’‘智能运检’APP深化应用,改变以往电话、报表、数据重复录入等传统线下工作模式,深化‘两票、巡视、检测、工单’等移动业务办理,实现‘传统运检’向‘数字运检’模式转变。”智能运检管控中心主任秦传明说。
管控中心运作以来,累计开展业务监控8类,下派监控工单38份、督办重点工作23项,编制监控周报8份、月报2份。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下一步,湘潭公司将以更坚韧的毅力、更务实的作风,全力推进现代设备管理体系构建,持续优化运检业务模式,为公司战略落地贡献湘潭力量。(通讯员庄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