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楼宇自控的技术要求,非常的全面,可以作为招标技术要求,建议收藏备用。
1.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1.1.1系统概述
1、本项目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系统服务器设于地下一层网络机房、工作站与建筑能效管理系统合用,设于1栋半地下一层消防兼安防控制室;预留与上一级通讯的接口。
2、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是由中央管理站、各种现场数字控制器及各类传感器、执行机构组成的、能够完成多种控制及管理功能的网络系统。通讯方式采用TCP/IP协议。
3、系统对机电设备进行实行全自动的综合管理,优化系统运行控制、收集分析运行数据、故障自动报警,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省能耗、简化管理;
4、系统服务器具备与其它系统间通信联网和联动控制的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并提供简洁的图形化界面,可以使操作人员非常直观的对所有设备进行操作、管理工作,并可以及时获取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参数、故障及报警信息,从而有效的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人员及运营成本。
5、监控对象:冷源系统、空调、新风机组、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锅炉系统、电梯系统、电力监控系统、柴油发电机组、智能照明系统,其中锅炉系统、电梯系统、电力监控系统、柴油发电机组、智能照明系统给排水变频控制均通过接口方式集成到BAS,只监视不控制;
6、现场控制器接入智能专网与管理主机通讯。
1.1.2系统功能要求
1、系统采用开放的通讯协议,并提供开放的数据格式、通用的第三方接口开发工具,方便与其它系统集成(如BACNet、OPC、ModbusMSTER或CLIENT),可使楼宇自控系统与消防报警、保安监控或其它第三方子系统联网。
2、中央站软件必须采用中文版本B/S架构,以便于在同一网络内管理人员能在不同的办公环境下随时随地的对设备进行监控;中央站软件必须与DDC硬件同一个品牌,以避免软硬件兼容问题。
3、系统要采用无主从(PeertoPeer)通讯方式;在中央监控主机或系统中的任何一块DDC发生故障时,其他的全部现场控制器之间仍能保持通讯畅通并能独立工作。
4、DDC与扩展模块之间的最大通讯速率不小于Kbps,总线传输距离不小于米。
5、系统必须具备实时时钟同步功能,能对包括中央监控工作站、系统控制器和现场控制器进行时间自动校正。
6、安置在中央控制室的中央监控工作站,用来提供指令输入、信息管理、报警管理和数据管理功能;而所有实时控制功能(应用程序)要驻留在现场控制器内,以增强中央工作站对错误的抵御能力。
7、要提供相应功率和后备时间的在线不间断电源(UPS)给BAS工作站做备用电源,当主电源中断时,可至少维持60分钟的操作,每个工作站必须分别与UPS连接。
1.1.3管理功能要求
1、参数监控,当模拟数据(温度、湿度等)实际值与设定值的偏差值超过规定范围,系统要自动实施调节或产生报警、连锁;针对开关量,当控制指令状态和现场实际反馈状态不一致时,系统要发出报警或连锁。
2、报警处理,BAS系统要保证现场控制器上产生的报警信号将在5秒钟以内出现在中央工作站的显示器和报警打印机上,并具有语言提示功能。
3、日程表控制,楼宇自控必须逐一为被控机电设备设定日程表,内容包括日常和节假日。机电设备根据事先排定的程序自动启/停,达到事先预置温度变化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4、事件控制,在日程表控制的基础上,楼宇自控系统必须可执行事件控制程序,以针对机电设备进行优于日程表的逻辑控制和必要的报警、连锁。
5、运行时间累计,楼宇自控系统必须累计每台设备的运行时间,自动实施工作/备用切换或提醒设备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维护、维修。
6、功耗计量,楼宇自控系统必须测量电力、冷热水等能源消耗,存入历史数据库并定期打印常用文件格式的报表。
1.1.4系统技术要求
1.1.4.1总体要求
1、一般要求
1)所有产品应均要适应其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包括温度、电磁场、噪声等),每天24h,全年天连续工作;
2)设备的电气特性满足中国国内标准和要求;
3)设备的相似部分应是可互换的;
4)设备运转过程中不许有震动,噪声应控制在最小限度内;
5)设备的设计及安装应确保人身安全。
2、监控软件的要求
1)系统操作软件必须是实时、多任务处理的操作平台,符合Windows操作习惯,并应提供简便易学的工具软件(如在线帮助),使用户便于掌握运用。
2)有数据管理、通信管理、接口(界面)管理、历史信息的存储和复制、综合报告和全画面操作等功能;软件要求是集实时监控、网络管理、绘图、编程和调试功能于一身的一体化软件。
3)对系统操作员可设定多级的操作级别(包括操作密码、软件操作权限及设备控制权限等),以增强操作权限和设备管理区域划分的灵活性,并有效防止系统被非法侵入或者越权使用。
4)具有报表功能,测量程序必须周期性地自动记录各种参数、状态、记录设备启停时间、累计运行时间等,允许将测量结果存储两年,可采用月报告和年报告等形式输出:
a.状态报告:设备启动/停止、报警状态,运行期间累计;
b.指令报告:设备启动/停止操作历史报告;
c.调节报告:被调参数的最大、最小和正常值;
d.所有能量消耗及操作报表记录,并定期提供能源消耗曲线图。
5)要具备完善的报警处理程序,报警要根据重要程度和优先级别发出,按轻重缓急处理异常事件,同时发出报警音响、打印机打出报警信息、计算机屏幕显示,包括数据、工位号、设备名称、报警和事件名称等,另外还要具备语音提示功能。
6)须兼容国际标准ISO-5中的BACnetTCP/IP、Ethernet、IP协议;数据库接口采用ODBC,软件支持OPC、BACNet、SQL,以方便与第三方楼宇设备自控系统或管理平台系统在管理层的集成。
7)控制层使用ModBus、BACnet或LONMark标志产品,以提供设备的互换性及采样控制精度,避免出现业主对唯一品牌的依赖性。
8)系统软件支持的点位总数量不应有数量限制,最大点位应能支持到20万点;方便在日后系统扩容时兼容使用,无需再次购买额外软件。
1.1.4.2现场直接数字控制器(DDC)
1、一般要求
1)全部控制器均可脱离中央控制工作站独立完成所有监控功能,且具有通讯服务接口,以保证可使用通用便携式操作终端进行现场编程、调试以及日后的维护,从任一现场控制器均可接入便携式设备,对网络上的所有控制设备进行实时操作;
2)当外电掉电时,现场控制器应具有掉电保护功能,以防止数据及操作系统软件丢失,配备重要信息永久存贮器;
3)现场控制器支持在线编程;能针对通讯和主要器件进行自我检测,并具备由于电源意外故障的自动再启动功能;
4)即插即用,所有DDC接到网络中自动生成设备地址且即刻可以和其它设备通讯,无需重新对网络进行配置;当更换某一控制器时,不会影响其它控制器的正常工作;
5)DDC应具有高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I/O模块应具有过压、短路保护功能;所有I/O点的连接都采用可插拔端子模块,以便替换而不需要重新接线;
6)不接受由总线型DDC控制器加装IP转换器方式改为IP型DDC控制器。
7)现场控制器均是以32位微处理器为基础构成的直接数字控制器(DDC),为保证处理效率,主控芯片频率不得低于MHZ;控制器闪存不得低于16MB,内存容量应不得低于16MB;CPU核心软件可通过网络下载。
8)DDC控制器上50%的点位应该是通用输入型点位,即此点位能在AI/DI两种点位类型中随意转换,以便减少系统配置时期的冗余量,并减少了点位故障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9)当外电掉电时,现场控制器应具有掉电保护功能,以防止数据及操作系统软件丢失,配备重要信息永久存贮器,并设保护电池或电容提供实时时钟工作,后备电池或电容支持时间不应小于72小时,电池寿命不低于5年。
10)现场控制器支持在线编程;能针对通讯和主要器件进行自我检测,并具备由于电源意外故障的自动再启动功能。
11)即插即用,所有DDC接到网络中自动生成设备地址且即刻可以和其他设备通讯,无需重新对网络进行配置;当更换某一控制器时,不会影响其它控制器的正常工作。
12)DDC支持PoE供电,以便减少DDC供电干扰,减少施工难度,增强DDC使用寿命,同时方便调试及售后维护。
13)DDC支持程序上传功能,以便替换而不需要重新编写程序和避免程序丢失的问题。
14)DDC应具有高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I/O模块应具有过压、短路保护功能;所有I/O点的连接都采用可插拔端子模块,以便替换而不需要重新接线。
15)DDC输入/输出通道的要求:
a.开关量输入(DI):DI输入的是干接点信号,要求采用抗干扰设计。
b.开关量输出(DO):采用继电器输出或者双向可控硅的方式。
c.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入通道A/D转换分辨率≥12bit,模拟输入模块应能通过软件设置或硬件跳线相结合的方法改变量程范围和输入信号形式(PT/NI或0~10V),并能进行线性化和滤波设定。
d.模拟量输出(AO):模
拟量输出通道D/A转换分辨率≥10bit。
2、软件要求
1)输入/输出处理:不断更新输入/输出的数值与状态,更新时间间隔可设置在1秒之内;数据工程量转换、线性化、修正传感器误差,检测失效传感器。
2)报警处理:针对模拟量设置报警点范围,针对开关量要有报警点防抖动功能,以防止误报警;机电设备运行时间累计计时器超出规定限制时,应能够统计每一部分的运行时间并给出报警信号。
3)通讯处理:无主从通讯(PeerToPeer)的令牌传递、传递状态监控、故障DDC自动剔除、新入网DDC获得令牌功能。
4)控制算法:DDC能选择最佳的控制方式,如比例、积分、微分等参数,实现PID自动调节系统;可编写其它复杂算法,使每个控制系统使用合理的控制机理。
5)存储记录:DDC应存储模拟点的数据,时间间隙从10s-1h可选,当DDC和服务器通
信被中断后,保护这些参数不被丢失达2周。
1.1.4.3末端设备
本条款仅就BAS所使用的传感器、阀门和执行机构做概要性的要求,投标方应按照本工程各机电系统的监控工艺要求和设计院相关专业图纸中的技术参数,选配相应的末端设备以确保满足使用要求。(末端设备应选择一线主流产品)
1)应采用工业标准制造且信号制与DDC相匹配的各类传感器,注重测量精度、灵敏度、稳定性、使用寿命长等指标。
2)水路上安装的传感器的耐温、耐压指标,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及工艺相关要求;
3)传感器测量范围的选择应尽可能使常用值在测量范围的2/3处。
4)投标方须为所有阀门配套提供并安装相应的电动执行机构,其尺寸、信号制符合安装现场和控制系统要求。电动执行机构可在制造厂或现场进行配套安装;
5)控制精度高,关闭压力、全行程时间要满足工艺要求;
6)电动执行机构要带手轮装置,易安装,低噪声。
7)应采用工业标准制造并与现场控制器相匹配的各类传感器,选用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寿命长的传感器;
8)管装式或浸探式传感器必须适合于设计要求的工作场所(如工作温度及压力等),传感器测量范围的选择应尽可能使设定点在感应范围的中点,传感器必须采用防腐蚀结构,适合固定于振动安装环境的表面;
9)浸探式传感器必须安装于盛有导热填充剂的不锈钢或铜制探井内,探井口应有防止填充剂外溢的设计;
10)各类传感器必须由制造商在厂内按要求调校妥当,并对提供标准的测量仪器(如高精度温度计和湿度计)对现场安装情况校对检查,以作为检验依据。
11)传感器、执行器工作电压统一要求DC24V;统一采用RS/MOD
BUSRTU协议通讯。
1、过滤网压差开关(压差开关)
1)最大压力:不小于2.5Kpa;
2)信号输出:NO/NC干触点;
3)压力介质:空气,非易燃和非腐蚀性气体;
4)测量范围:20~Pa,开关时压差误差10Pa;40~Pa,开关时压差误差20Pa(具体项目须按空调专业施工图纸要求);
5)开关容量:1.5A/VAC;
6)RS/MODBUSRTU协议通讯;
7)防护等级:室内IP54;
8)包括安装附件。
2、一氧化碳浓度探测器(室内型)
1)测量范围:0~PPM;
2)测量精度:±5%FS(ppm以内),±10%FS(ppm以上);
3)反应时间:Tmin;
4)输出信号:4~20mA或0~10V;
5)RS/MODBUSRTU协议通讯;
6)线性误差:测量值±5%;
7)工作电源:DC24V;
8)包括安装附件。
3、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器(室内型)
1)输出:4~20mA或0~10V;
2)测量范围:0~0ppm;
3)温度范围:-10~60℃;
4)工作湿度范围:0%~95%;
5)允许误差:±l00ppm;
6)电源:DC24V;
7)RS/MODBUSRTU协议通讯;
8)包括安装附件。
4、液位开关
1)开关触点负载:2.5A/Vac;
2)信号输出:NO/NC干触点;
3)防水电缆长度:不少于5米;
4)工作温度:-10~℃;
5)工作寿命:1×00次;
6)RS/MODBUSRTU协议通讯;
7)包括安装附件。
1.1.4.4网关
1)能够实现本系统与第三方系统硬件集成,以保证数据传输实时性及可靠性;
2)支持各类通讯协议,灵活地与其它机电系统进行接口集成,具体参见网络控制器相关要求与性能。
1.1.4.5DDC成箱套件
1)箱体采用1.5mm以上板材,整体静电喷涂;室外箱满足IP54防水等级;
2)现场控制箱应配有绝缘背板,含PVC走线槽、接驳线缆、接驳头处配有压接型接线端子、箱内所需全部套管式机打标签、对应箱内的接线图(后期按照要求格式编制);
3)含:现场控制器、扩展模块、变压器、工业接线端子、继电器底座、继电器、断路器、保险座(含保险管)、维修插座等元器件统一深化设计。箱内布局及走线槽位置,后期按照要求深化设计完成。
1.1.4.6服务器
不低于以下要求:
1)机架式安装,2U;
2)E5-核处理器主频≥2.4GHz=2;
3)32G内存;
4)配置4块*不小于1.2TSAS硬盘(支持Raid0、Raid1、Raid10阵列卡);;
5)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
6)SQLSERVER版及以上用户版本。
1.1.4.7工作站
不低于以下要求:
1)Intel酷睿四核处理器主频≥3.4GHz;
2)8GDDR3及以上内存;
3)1G显存独立显卡;
4)2T,7.2Krpm8M缓存SATAII硬盘;
5)10//兆自适应以太网卡;
6)21英寸液晶显示器,支持DVI输入;
7)Windows10的Professional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