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住进了男病人,儿科住进了老年人,急诊、重症、呼吸科医生都是神,外科医护当内科医护用,一套设备就是一条命。”1月5日,医院一位工作人员在朋友圈感叹。
1月6日,记者来到医院妇科病房实地探访。年12月31日下午,19病区妇科病房改建为新冠感染亚重症专科病房,截至1月5日,病区内在院新冠患者42人,其中危重型患者8人,重型患者34人。患者平均年龄74岁,90岁以上5人,80岁以上12人;男性患者36人。
“妇科病房是第一次收男病人。”在护理部的统筹下,16名妇科护士第一时间接受了重症护理培训,在重症护理经验丰富的卜平元带领下很快进入新角色。
与此同时,妇科医生一部分在重症专家指导组培训下,与呼吸、重症、感染、胸外等科室医生配合在综合病房开展救治,医院统筹安排下到急诊科支援。
截至1月5日,医院已开放ICU床位张,在院治疗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人。
妇科病房接收重症患者:护理要求、设备要求变化很大
年12月31日下午1时27分,医院护理部科护士长卜平元清楚记得这个时间,她接到电话,得知为满足市民就医需求,19病区妇科病房将改建为新冠病毒感染亚重症病房。有过年援鄂经历的她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当天下午完成17名患者在院转运工作,当晚病区新收治3人,72小时以内完成收治48人。
卜平元介绍,在年12月31日前,16名妇科护士作为护理后备重症队成员,已接受四天培训,但病毒来得太猛太快,原计划两周的重症监护实操培训不得不改成了白天在重症护士带领下工作,晚上7时至10时再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重症实操培训。大家看视频,总结白天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经验。
妇科患者和新冠患者在护理要求上有很大差别。比如输液,对于以老人为主的亚重型新冠患者,给药速度需特别谨慎,一个小时只能输完不到毫升。还有特殊用药及药后观察等都需更严格的监控。新冠老龄患者病情变化常常在晚上发生,卜平元也据此调整了值班安排,加强了晚夜班人力。
除了护士和病人之间的磨合,还有护士和医生之间的磨合。目前病区除了重症专家指导组安排的相关专业医生,大部分是胸外科医生,相比妇科医生,他们对肺部疾病更有经验。“这种磨合还是挺快,主要是病人处方、护理级别及用药上面的沟通。”妇科的病人基本没有自带药,而目前收治的亚重型新冠患者不少都有基础病,经常需要进行用药调整。
呼吸机、高流量养疗仪等妇科以往用不上的设备,却是救治新冠重症患者的“神器”。在医院的整体统筹和协调下,病区内设备已基本到位。目前病区内使用高流量氧疗仪11人,使用无创呼吸机2人,需要改善卧位通气十余人。
“经过初期的短暂磨合,现在大家已经能很好配合,患者病情也在一天天向好,心里还是比较有底气的。”卜平元说道。
妇科护士:上手快,但工作量大很多;与老人沟通需要更多耐心
妇科病房内,一位93岁男患者的家属告诉记者,他们3号将老人送来急诊,当天上午就安排转进了病房,“速度很快”。
尉先生则是31日收治进来的三位患者之一,当时他出现持续低烧等症状,自己还有慢阻肺等基础病。妇科病房改造成亚重症病房后,他立马从急诊抢救室转了过来,目前人已恢复得不错。
“我们之前的配药篮可能只会摆上一横排,现在折角过去另一排也都摆满了。”1月6日下午,妇科护士龙琪边配药边给记者比划道。
在12月31日病区改造之前,龙琪去儿科支援了约一周。和她一样,还有好些护士去了内分泌、ICU等因新冠治疗急缺人手的科室。12月31日,她们被调回19病区照顾亚重者新冠患者。
“我们都是有很多年经验的护士了,上手还是挺快的。只是工作量大了很多。”龙琪说道。患者数量增加,输液等治疗频次也相应增加了,除此之外要做雾化,测血压、血糖,给病人吸氧等等,“还有教病人怎么摆卧位通气,改善自己的血氧饱和度等,这方面会有专门的呼吸治疗师指导。”大家面对的患者也变了。以往接触更多是较为年轻的女性病人,这次收治的则多为高龄患者,需要护士们更有耐心去沟通。
调往急诊的妇科医生:同事的坚持让自己更有力量
在妇科19病区临时改造为亚重症病房的同时,不少妇科医生也主动提出去急诊科帮忙。35岁的贺斯黎从12月23日开始在急诊支援。“医院很多科室都有人在急诊,医院第一道关口,目前压力很大。”贺斯黎说道。
贺斯黎称自己应该是“新十条”颁布后长沙第一批感染的人。当时他一家三口都感染了,儿子还得了肺炎。他记得他带儿子去儿科治疗时,“看到那些医护人员一天屁股沾不了凳子,当时真的觉得太辛苦了。”医院号召院内医生支援时,他立马就报了名。
在急诊抢救室,贺斯黎除了处理极少数妇科相关问题,更多的是辅助急诊科医生开展工作,急诊人多事杂,他做得最多的是主动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流程和诊疗方案,缓解他们焦虑。在十多个平方米的抢救室内,贺斯黎一天可以走到步。
“我其实只是帮些小忙,最辛苦的还是急诊科医生,所有急诊科病人的病情都会汇总由他们处理,他们的精神负担和脑力活动是最重的。”贺斯黎多次看到急诊科同事带病坚持工作。“她(抢救室的主治医生)脸色苍白,感觉马上能晕倒了。她如果说不舒服,一定会让她休息的,但她从没主动说过。”同事的坚持也让贺斯黎在工作中更有力量。
潇湘晨报记者吴陈幸子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