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在一线省会城市,患者就医人群流量也相对集中化。近年来,医院安全事件持续发生,医院安防系统也在应对此类事件的过程中补齐短板,从逐步建成的数字化智能安防体系,逐渐向“智慧安防”转型。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连续第三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已将一些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立法项目(如数字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列入本届五年的立法规划。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说:国家卫健委要切实发挥全国创建“医院”工作机制牵头部门职责,主动沟通协调,抓好政策协同,发挥多部门工作合力;同年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为进一医院奠定了基础标准,医院安防体系也应同时参照此标准构建智慧高效、灵活敏捷、医院日常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的智慧安防系统,逐步提升和改善各安防系统单独运作、智能分析技术应用不足、安防体系运转效率低的现状。
01
医院智慧安防定义
一是从综合性的维度,医院智慧安防是以信息为基础、以数据为载体、以智能自动联动为特征,充分、敏捷、医院内外部资源,实现有效管理风险和可弹性升级的智慧安防系统。二是从安防技术性的维度,医院智慧安防系统是指能充分利用IT技术建立健全各个支撑“智慧安防”的子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院区内的人、地、事、物及重点防控对象和防控队伍、防控预案、防控措施的信息化管理,达到智慧安防的要求。
02
医院智慧安防系统建设规划
1.网络规划
医院安防系统网络规划建设应遵循网络可靠、适用、安全、先进等原则。网络系统作为主要的基层平台,把众多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汇集到一起组成一个庞大的综合性安防网络系统,这对网络系统的服务质量、服务内容、安全、运行维护等多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其稳定性尤为重要,必须要求网络设备具有高性能的容错技术,以确保网络系统不间断运行。网络应采用层次化设计思路,按照目前主流业务技术成熟的三层架构设计:接入、汇聚和核心。(如下图)
2.视频监控系统规划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是智慧安防系统中主要的子系统之一,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和使用灵活性,做到重点部位全覆盖、公共区域无缝衔接。医院安防系统部署面最广、使用率最高的防范系统,可根据实际情况一次建成,也可分步实施,逐渐构筑无死角覆盖。
前端摄像机部署应首要满足必须防控的重要关键部位,如:主要出入口、大厅、电梯、危险化学品库、收费处、采血、诊疗等易于发生安全事件的位置。对于摄像机性能指标应满足网络高清P及以上清晰度配置要求,白昼自适应性好,成像清晰可根据不同场景设置不同的监控模式,在部分复杂场所采用更高清晰度的摄像机。
监控中心由高清显示单元、医院智能综合管理平台、存储阵列、报警主机、操作工作站组成,主要在监控中心对全院或分院区安全营运状况进行汇总,并实时监督和及时采取应急策略。医院智能综合医院一线接警的实时状况反应在高清显示大屏上,并可对通过GIS电子地图准确确定位置,对目标地点进行可视化安防管控,根据事态及时启动对应的安全应急预案,医院资源,快速处置公共安全事件。所有监控视频图像根据被监控对象重要等级,配置60至90天可靠存储。
3.安防报警系统规划
3.1.通过在重要防护区域设置三鉴探测器和手动一键报警按钮,构成了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安防报警系统。只要有人非法闯入、人员受到威胁都可手动或自动触发报警信息。系统会自动把报警信号传送至控制中心,值班人员可通过报警键盘和GIS电子地图的显示确定报警定位,也可以通过声光报警的形式提醒值班人员的注意,从而确定位置快速出警。
3.2.安防报警系统应具有通信联网功能,区域的报警信息送到控制中心,由控制中心的计算机来进行资料分析处理,并通过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及异地远程控制等多方面的功能,大大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发生警情时,系统能自动启动现场摄像机,将报警地点图像显示在监视器上,并在多媒体管理计算机上自动弹出报警电子地图,为医院安全保卫人员判断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3.3.医院周界应设置周界报警系统,主要有红外对射、电子围栏和振动光纤三种技术,以医院实用角度考虑,电子围栏误报率低,建设投入低,能有效起到威慑和阻挡、报警作用。电子围栏可在安全范围主动对入侵者进行反击,延迟入侵时间,同时确定入侵位置,联动视频监控系统和门禁系统及其他接警信息系统,有效进行布防处置。
4.构建三维可视化的GIS系统
三维GIS子系统医院全景地形、地貌、建筑、地下管线、以及关键设备设施,可对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