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在哪……
体育场、公园、广场空地,一连几天,北京很多这样的露天场所被专门规划出来用于核酸检测。
美联社驻北京的一位记者马克·席费尔贝因(MarkSchiefelbein)就在一处公园里的由博物馆场地临时改造的监测点进行了核酸检测。
和几十万个被大数据锁定与新发地位置相关的人一样,他因曾在六月初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几条街区外的地方拍过照片,并未进入过市场,也被运营商的基站数据锁定,在一个周三下午收到了社区居委会的电话通知,要求尽快前往附近某体育场进行登记做核算检测。
随后,他被一辆大巴车送到上述公园,排队做了检测。做完后还没等社区人员交代,他自己说:没出结果之前,我哪儿也不去。
这个外国记者不仅是个中国通,一场疫情后,甚至成了“中国防疫通”。
和他一样,本非高危人群却被通知做核酸检测的还有被运营商大数据锁定的与新发地产生关联的几十万人。
很多人虽然感到意外,但也都对排查需求颇为理解和配合。
烈日下全副武装的检测人员、24小时连轴转的检测机构,则成为技术手段之外,全面防控北京新发地这轮疫情的中坚力量。
01无缝的信息,从哪来?
包括上述被大数据锁定的人在内,从6月11日到20日的不到10天时间里,北京不断扩充的核酸检验机构采样了万人,速度空前。
这期间,一位网友贴出了一张“人到访新发地市场并离开北京,其中有91人到访上海”的统计图。显示了大数据不仅知道谁去过/路过新发地,还知道到访过新发地的人最终都去了哪里。
其实,此次令很多人疑惑的“只是乘车路过,为何排查到我”问题,和上图这类详细的特定地点人员流动情况统计,背后都是三大运营商基于用户手机与通信基站之间的信息交换形成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手机之所有时时刻刻有信号,就是它和无处不在的基站实时发生着关联。例如很多用户用手机进行滴滴打车时,定位其实并非完全依赖卫星,而是依据最近的基站数据。基站本身的位置相对固定的,再根据手机和基站的相对位置,就可以发送给手机准确的位置记录。
按照运营商技术人士的解释,运营商并不会刻意记录每一个用户的实时位置信息,但当用户开启导航功能时,最近的基站依据实时数据去计算当时的位置。基于手机和基站随时保持的数据交换,根据关键信息提取出相应范围的位置数据,整理起来这个位置有哪些手机号码曾驻留过并不难。
不了解此次大数据情况的个别网友还曾制造过传言,称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