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行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专访苏州科达刘志强安防AI深度融合
TUhjnbcbe - 2021/1/25 6:42:00
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历经三次浪潮后,目前在安防、金融、医疗、法律、教育等不同领域都有着相关的行业应用。其中安防领域也一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最好的行业之一。而这主要源于安防本身的两大特性:一是以视频技术为核心的安防行业拥有海量的数据来源,可以充分满足人工智能对于算法模型训练的要求;二是安防行业中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事后追查的诉求与人工智能的技术逻辑完全吻合。从目前市场现状来看,鉴于安防领域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可观的营收利润前景也恰恰使其成为众多巨头以及创业公司的必争之地。本期高层访谈有幸请到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志强先生,对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给视频监控领域带的变化、当前视频监控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低照度技术发展情况、科达近半年的运营情况以及下一步发展的侧重点和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度探讨。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志强

《中国安防》: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加持下,您认为这些新技术会给视频监控领域带来哪些变化?刘志强:视频监控领域有了人工智能的加持,视频图像得以大规模的数据化,每一个摄像头都成了物联感知前端,甚至具备了边缘计算能力,在这样的基础上,视频监控的功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视频采集、存储和调阅,视频监控的用途也不再局限于安全防范,因此视频监控的市场空间变得空前的巨大。大数据技术的渗透,给视频监控与各行各业上层业务的融合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视频监控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底层应用,它可以创造出非常丰富的满足各行各业业务需求的上层应用,整个视频监控产业的生态未来会变得无比的丰饶。5G的高带宽、低时延、连接广三个特点将对基于移动无线的视频业务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单兵、车载、图传、指挥方面等。5G高带宽可实时传输,视频分辨率可以像有线网络一样从P到4K甚至更高,图像清晰度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智能化应用更快、更广的普及;5G低时延性在交互性非常强的领域这一点很关键,比如在应急指挥调度方面,图像调度更快,现场与指挥中心的富媒体通信更及时,交互体验也更好;5G连接广,即使在人群密集区,网络切片也能实现带宽资源灵活分配,连接能力按需组合,这一点也很重要。公共安全部门要对人员聚集的赛事现场、大型活动现场提供安全保障往往更需要基于移动网络及时高效地进行视频图像的上传和交互。而在4G时代,恰恰在这样的场合无法保证网络传输质量,5G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都是当前就能看到的例子,相信5G普及后,无线视频、移动视频将在更多领域、更多场合发挥巨大作用,未来一定会变得无处不在。

《中国安防》:作为业内优秀的视频监控厂商,您如何看待当前视频监控市场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刘志强:简单来说,视频监控市场可以分为有AI赋能的视频监控和无AI赋能的视频监控两种。在有AI赋能的视频监控方面,人工智能应用正由点到面,由单一产品到解决方案,由产品选配变为系统缺省,潜力巨大,未来发展充满想象力,整个生态中既会有“安防+AI”类企业,也会有“AI+安防”类企业,而且把“安防”两个字换掉,还会有更多的“XXX+AI”或“AI+XXX”企业,市场中会有巨无霸,但市场也会高度细分,每一个细分市场都会形成一个与外界有连接但又相对平衡的小生态,整个市场会呈现出新碎片化的特征。而无AI赋能的视频监控在较长的时间里也一定会存在,但占比会越来越低。

科达的愿景和使命都很实在,愿景是成为领先的视讯产品提供商和视频信息服务商;使命是用视频科技赋能行业客户。从这样的愿景和使命中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科达的差异化。

人工智能要落地,离不开场景化,而场景化又离不开行业业务。因此,每个行业一定需要有人去扎根行业,扎根业务,从用户源头寻找AI落地的活水。科达从成立到现在,一直秉持“做真正对用户有用的产品”这个信念。近年来,在AI战略的牵引下,公司更形成了跟用户在一起,在用户场景中打磨产品、优化业务的习惯和思维,推出了很多非常具有实战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真正解决了越来越多用户的实际问题。而扎根业务的过程一定是很沉寂的,这与人工智能喧嚣、浮躁、华而不实的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资本、人才、品牌多重压力下,科达一直保持“对用户有用”的初心,从未动摇。

只有业务没有技术和产品,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科达在扎根行业业务的同时还持续加大了对底层技术与基础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推动AI实战化是科达AI战略的长期目标,科达通过技术、产品、解决方案三位一体,搭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

《中国安防》:低照度技术去年非常火热,科达也推出了AI超微光技术,获得业界一致好评,那么今年科达在AI超微光方面方面进行了哪些升级?

刘志强:公共安全是智慧城市的基石,智能摄像机是保证这块基石生生不息的神经末梢,受限于夜间低照成像技术的发展,这些神经末梢每天有近一半的时间会发生感知障碍。深度学习的兴起,有望采用一种全新的算法突破传统低照成像技术局限,可以一举解决上述问题。但由于前端摄像机算力有限,阻碍了这个方向的发展。边缘计算的普及给这个问题带来了新的曙光。近年来,随着公共安全建设规模的扩大,单一的集中处理方式的云计算模型开始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而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接近数据源头处的计算具备实时低延时计算、本地化数据保护、海量数据处理等诸多优势。因此,边缘计算与云计算一起构成融合的计算模型正在成为未来城市公共安全建设的主流方向,AI超微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它基于边缘计算赋予摄像机的算力,结合深度学习的算法,在不产生光污染的情况下很好地解决了智能摄像机夜间成像和识别感知的难题。因此,AI超微光技术在未来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建设中将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科达率先突破并命名了这一技术,并在年7月发布了首款产品:AI超微光车辆卡口。在随后多个城市的实地测试中,AI超微光技术以无光污染、低照成像清晰、目标识别率高等优势,远远领先于其他技术流派并获得广泛认可。目前,科达已将该技术应用到多个产品领域,包括车辆卡口、车辆电警、人员卡口、布控球型摄像机等。

关于AI超微光摄像机最新的技术进展、产品具体落地应用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发展,大家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访苏州科达刘志强安防AI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