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无忧树做了一次海康威视的内部交流活动。随着增速放缓,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有人说海康一个做安防视频的没有什么护城河,有人说如果华为和阿里进来,海康可能是下一个网宿科技,也有人说行业空间已经很小。难道海康威视真像胡扬忠以前说的”运气好“而已吗?
去年有篇文章《海康威视相对BAT的优势在哪里?》,以行业角度讲海康的壁垒,讲得很好,基本结论是海康威视很难颠覆,在一次交流中胡扬忠也表达了类似观点。胡是个很低调的人,不说大话也没什么口号,海康也一样,低调沉稳,看它的战略布局和转型,有一种云淡风轻的感觉,这是我们几年前研究它时就有的观点。
下面内容来自雷锋网的一个访谈,会解答研究海康威视过程中的很多疑惑。
雷锋网:你当年创立海康威视的初衷是什么?
胡扬忠:没有什么高大上,很土,就是找口饭吃。不像现在有些创业公司,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画了一个大饼。现在我们还是想着怎么继续活下去,继续有碗饭吃。
现在做企业与当年创立海康威视相比,最大的不同感受是什么?
胡扬忠:以前是骑自行车,现在是开卡车,方向盘变重了。
过去17年里,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很多技术节点,海康威视都能准确把握。在你看来,有哪几个重要节点值得一提?
胡扬忠:没有什么明确的节点,所谓的节点是别人用来简化一个产业刻意创造出的概念,是局外人看到事物表面和局部结果后的片面总结,这是一种幻相。很多人总会把某个公司进入某个领域的快、慢进度拿出来与其他公司做对比,但我们真的知道对方的进度吗?有些公司可能在闷头做事,只是没对外面说。有些企业什么事都没做,口号却喊得很响。所谓的“早”和“晚”,不过人们的音量大小而已,并不一定真实。
从你的经验来看,怎么保证产品、技术创新永远都是市场所需要的?
胡扬忠:不会的,做不到的。不然,百年老店就没有那么珍贵了。
为什么这么说?你做过哪些市场不需要的产品吗?
胡扬忠:我们也犯过错误。非典之后,我们认为交互式的视频通讯(可视电话)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业务方向。一年之后,我们发现方向有些问题,当时进行了业务调整,放弃了可视电话这个业务方向。
过去二十多年,你想要用什么样的词汇去描绘安防市场?
胡扬忠:快而小。安防市场增长得很快,但却是一个“小”市场。
一方面市场容量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不然,千亿(销售额)级别的公司早就出现了。房地产市场很大,通讯市场也很大,所以在这些行业能够培育出一些大公司。多亿美元的手机市场是真的很大,才能有苹果、三星等公司出现。大家以为传统安防业务市场很大,所以加大投入。潮起潮落,最后发现想象与现实差距很大,有些就选择退出了。安防市场的“小”体现在这是一个非常碎片化的市场,用户不集中,应用很分散,产品也很分散,客户的定制化很多,建立一个从满足客户碎片化需求的开发响应、到快速交付能力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智能化时代到来后,安防行业内此前未被满足的客户需求有了实现的可能,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但这仍然是一个碎片化的市场。
雷锋网:华为现在再次大举进攻安防市场,这又是什么现象?
胡扬忠:每家公司都在找机会、找市场;每个业务部门都有把自己做大的冲动,不做大在企业内部很大概率会被砍掉。所以再次加大力度做一做,对自身没有多大坏处,抱着试错的心态可以再*一把。大概20年前,Tyco、Honeywell、GE、BOSCH、UTC以及Simens、Schneider都通过并购大举进入安防,Panasonic、Sony、Samsung也都在监控产品上发力,现在都是非常不理想。IHS报告有比较全面的数据。Tyco并入JohnsonControl;GE安防并入UTC;Simens退出安防;Schneider并购的Pelco,逐步衰落;Samsung监控卖给了韩华,韩华再次转让股权;Panasonic和Sony监控市占率逐年下降;Honeywell和Bosch几乎没有增长。包括有些进入安防行业的AI公司也一样,开展安防业务已经有三、四年了,但其实落地项目比较有限。
雷锋网:你是怎么评价这些算法能力很强的AI公司?
胡扬忠:隔行如隔山。对于AI公司而言,首先还是要解决落地生根的问题。根扎在哪里?扎的多深?还不好说。
那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行业的?
胡扬忠:还是刚才说的,这个行业非常分散,需求也很零散,安防的业务就像吊在天花板上的无数沙袋,单靠一两个硬拳头,只能撼动个别沙袋,但无法通吃,无法形成规模。而这一两个拳头,可能是现在所谓的算法、人才或资本。安防并不只是投钱就能做得起来的,资本会有一时的冲动,但退出的速度也很快。
所有那些资本巨大的科技巨头也都没机会吗?
胡扬忠:我觉得机会不大。深水养大鱼,安防行业没有深水如何养得起大鱼?这是一个碎片化的市场。本质上还是得在无数小区域,靠一单一单的销售,靠地推去获得客户,渠道要做得很细,销售成本管控在公司经营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以通讯行业公司为例,运营成本比安防高很多,用通讯行业高成本的人力去跑安防,就像拿步枪打苍蝇一样,投入与产出是非常不匹配的。
这个行业与您十几年前进来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胡扬忠:还是老样子,非常碎片化,产品种类型号很多,订单很分散。
那在这个过程中,海康威视的核心竞争力改变了吗?
胡扬忠:也没有发生变化。还是服务碎片化市场。
AI有可能会改变目前安防市场的格局吗?
胡扬忠:很难。不止海康一家,包括其他的企业的格局也很难改变,在这个行业中活下来的企业都不容易,还是有几下子的。这个行业除了AI,还有很多其他重要技术,AI并不是万金油。作为老牌安防公司,缺什么,可以快速把短板补上。何况传统企业在AI方面,一点也不弱,海康威视自己在AI起步也很早,在AI方面也做得很好。
你认同AI安防这个说法吗?
胡扬忠:AI应用于安防的确能够带来一些变化,但AI只是安防众多技术中的一个点。并不是有了AI,视频监控就不需要编码、低照度、宽动态了。AI来了,摄像头还是需要补光、存储、抗恶劣环境,涉及的技术很复杂。
布局AI,你认为那些因素比较重要?
胡扬忠:针对碎片化场景,解决用户实际需求。不解决用户问题,一切都是空谈。
怎么看最近“AI芯片”热?
胡扬忠:人们都喜欢热点,没有热点要创造热点,对于AI芯片,大多数人看到的也都是幻相。一个产业的发展也有自己的生态和规律,不是光砸钱就能把事做好。需要资金,也需要时间,需要人才积累,需要团队文化的沉淀。急火煮出夹生饭,小火才能煲好汤。
海康威视会自己做AI芯片吗?
胡扬忠:现在不会做。目前来看,还是会选择合作的方式。关于芯片,也存在着一些误解,并不是有了芯片就有了一切。种出棉花并不一定能织出好的布,织出布来也未必能做得了好衣服。还是要尊重市场规律。
与上下游合作中,海康威视奉行什么战略?
胡扬忠:看客户价值。有些产品别人比海康做的更好,就让别人做。有很多海康并不做,比如芯片、镜头、结构件等,还有系统集成。我们不学互联网公司,有些业务无论自己是否擅长,都要通过自己巨大的用户和流量优势,进行通吃。
现在很多厂商提出软件定义摄像头,你怎么看?哪些问题可以靠软件解决,哪些不能?
胡扬忠:摄像机由场景决定组合(包括传感器性能、解析度大小、焦距远近、补光强弱等等)非常复杂,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种类。集成电路或者芯片中的运算能力、可配臵的功能、或其他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可以用软件来做好调度。但涉及到光学、结构等硬件,软件的作用就非常有限。软件定义计算、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套用一个概念,软件定义相机,只是吸引眼球而已。
相比顶尖互联网公司,您觉得海康威视目前的运行模式是良性的或者更优?
胡扬忠:企业要恪守商业底线,不能用野蛮的方式去掠夺市场,通过烧钱补贴进行恶性竞争。早期用户看似得到了一些好处,但最终却因为被绑架而要付出更多。
听说互联网通信巨头挖了很多海康威视的研发人员?
胡扬忠:不是很多,有。对于上万研发人员的企业来说,一定数量的流动,是正常的。何况有些互联网通信巨头,很多时候不是真正需要这些研发人员,钱多任性,损人不利己。这不仅是这些研发人员的悲哀,也是这个浮躁的社会的悲哀。
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你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胡扬忠:最大的挑战永远来自企业内部。
企业跟人一样,是不是健康,就看对自己的管理。我们不光要管理自身的行为(例如早睡早起、不暴饮暴食),还要管理我们的心灵。企业也是一样,除了日常经营管理以外,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