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同时,全球金融市场联系愈加紧密,风险传导更快、更强,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风险,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证券经营机构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风控已经成为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本文重点研究金融科技赋能国内外证券典型机构风险管理发展实践,为行业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一
我国金融科技赋能证券经营机构风险管理现状
(一)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管理实践
近年来,证券公司对于风险管理科技化、信息化体系的建设需求愈加迫切。目前,大多数证券公司建设了信用风险管理系统、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等各类风险管理系统,具备风险计量与监控、市场资讯获取、风险展示、报表生成等功能,且通过不断更迭,对业务的覆盖面越来越广;部分证券公司已具有更加前瞻性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了风险管理领导驾驶舱,将金融科技逐渐应用于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如国泰君安、广发证券、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兴业证券等。
表1部分证券经营机构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管理实践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二)证券经营机构风险管理领域金融科技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证券经营机构风险管理领域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自主研发创新,二是对外合作共建,三是对外采购模式,其中自主研发和对外合作共建的机构数量较少,多数机构采用对外采购模式。据年中国证券业协会专项调研结果(见表2)显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系统整体外购率较高,自主研发及合作共建模式占比较小,风险管理科技化对第三方信息技术服务机构的依赖性较高,核心风控自主能力低。
表2我国证券行业风险管理系统构建方式
数据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二
国际机构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管理现状
(一)国际机构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管理实践
随着证券行业风险管理信息化、技术化程度的不断增加,国际投行风险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其中以贝莱德、高盛、摩根士丹利为首的国际投行信息化风险管理平台不断升级,成为行业中的风险管理典范。
表3国际典型机构风险管理科技化战略及案例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二)国际典型机构风险管理领域金融科技发展方式
通过上述实践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国际典型机构风险管理相关的金融科技主要采用自主研发、对外合作共建两种模式,旨在保证核心风险管理技术的自主可控性,如高盛SecDB系统、贝莱德阿拉丁平台等。为此,国际投行通过加大信息技术投入(见表4),创立金融科技实验室,对外合作等多种方式提升其风险管理领域科技水平。
表4部分国际投行信息技术投入情况
资料来源: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整理
三
国际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借鉴
通过国内外机构风险管理实践可以发现,我国证券经营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部分机构已经将科技赋能风控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不断加大风险管理领域信息技术投入,但与国际典型机构对比,我国证券经营机构还存在一定不足。
首先,在科技赋能风险管理价值理念方面,我国证券经营机构还停留在满足合规基础上,国际投行认为风险管理系统是价值创造系统。例如贝莱德阿拉丁系统,凭借其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年信息技术收入达到94.9亿美元,过去10年信息技术收入年增长高达15%,客户覆盖68个国家多家机构,为贝莱德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摩根大通也将风险管理作为创造价值的一环,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系统,旨在通过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提高交易盈利能力,为集团创造价值。我国大部分证券经营机构风险管理系统建设仍处于应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并表管理等合规风险管理阶段,较少机构能够做到市场风险的实时预测和防控,距离价值创造还有一定距离。
其次,国际投行事前风控能力较强。例如,贝莱德的风险管理系统投前风险评估和实时风险预警能力较强;摩根大通对动态风险监控系统非常重视;嘉信理财也将风控重点放在实时风控预警系统建设方面;摩根士丹利借助分布式技术实现实时高速风险检查,将风险提前拦截;瑞银、高盛同样不断加强风险预测、评估系统,将风险管理不断前置。尽管我国经营机构也在不断完善风险数据评估指标和系统,但是与国际投行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再次,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国际投行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普遍应用的基础上已经开始创新研发分布式技术、区块链技术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我国证券经营机构风险管理技术仍以集中式大数据风控为主,较少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分布式技术尚处于推广阶段。
四
国内证券经营机构科技赋能风险管理建议
综上分析,结合国际机构金融科技赋能风险管理实践对我国证券经营机构的启示,对我国证券经营机构科技赋能风险管理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明确科技赋能风险管理的价值创造能力。金融科技助力下的风险管理系统不仅是风险管理的必要支撑,同时还具备前瞻预测能力、精细化管理能力、更优的资源配置能力以及强大的外延服务能力,能够在满足监管需求有效防范风险的同时,提高价值创造能力。
第二,探索新的风险管理技术,提高风险管理前置能力。目前我国证券经营机构主要采用集中式技术为基础的风险管理系统,无论是风险管理指标还是风险管理系统都存在明显的不足,由于数据口径不统一,各部门系统数据难以形成有效的逻辑整体,导致大量风险监测、分析、评估指标无法使用,最终难以有效实现风险拦截,将风险管理前置。因此,探索使用新技术,强化风险管理系统联动联通能力,实现数据统一存储和分析,才能有效提升风险评估和预测能力,实现风险实时监测,事前控制。
第三,合理选择风险管理领域金融科技创新路径。随着证券行业风险复杂化程度增加,对机构风险管理技术创新要求更高。然而新技术的研发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投入,仅有少数头部机构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大部分机构需要对外采购。然而,目前市场上部分风险管理系统具有高耦合特征,如果完全采购,系统更新迭代困难且难以满足机构自主掌控的需求。因此,建议经营机构加强探索合作共建开发模式,采购具有低耦合、高延展性信息技术系统,然后有选择的进行二次开发迭代,在有效控制成本前提下提升对核心风险管理科技自主掌控能力。
结语
风险管理是证券经营机构稳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金融科技是强大风险管理能力的“助推器”,风险管理的科技化水平将成为决定机构能站多高、走多远的重要因素。未来,证券行业不止是业务创新能力的PK,还是风险管理能力的PK,还是金融科技水平的PK。
作者: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申晓宇
▲践行九字方针健全制度体系提升信息技术管控水平▲证券经营机构金融科技战略剖析▲征信业发展历程及对证券行业融资类业务发展的启示声明本报告由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提供,所载内容反映的是截至报告发表日的判断,如所载内容出现变动,我们将及时补充、修订或更新内容及观点。本报告版权属于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如需引用本文,请明确注明引自华锐金融科技研究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