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年3月发布的《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公报》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建筑业从业人数为.94万人,从业人数连续三年下降;而同期建筑施工企业为万家,比上年增加家,增速保持连续六年为正,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是针对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而言,未来生存之道将更加艰难。
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未来如何生存?将质量作为突破口,通过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向质量要效益,向标准化要人均效能,这是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行业的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其内部施工质量日常管理、施工现场质量过程控制等在内的施工质量工作标准、企业规程和相关责任制,实现与生产质量相关的每个层级、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开展建筑施工质量标准化工作,对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尤其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当前的企业效能和效益,更关系着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而且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全面认真地开展建筑施工质量标准化工作,是中小建筑施工企业的持续取胜之道,也是其创建平安和谐建筑工地,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1.推行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1.1落实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
国家、省、市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明确要求,要严格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全面开展质量达标工作。施工企业是质量的责任主体,也是质量标准化管理的责任主体;标准化现场管理的推进,使质量贯穿到施工过程的每一个岗位和环节,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促进施工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1.2强化中小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工作的长效制度
质量标准管理是施工过程痕迹管理,是质量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具体体现。标准化管理贯穿施工全过程,涵盖了增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素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现场质量控制、改善现场文明施工环境、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等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作,有利于全面促进施工企业提高作业和管理水平。
1.3提升中小建筑施工企业形象的重要措施
施工现场和工地是施工单位对外形象的窗口,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工程项目便是施工单位的产品观念。标准化管理体现了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文明施工水平,体现出企业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管理。
现场标准化管理同样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注重人和物的形象管理,展示人和物的外在与内在表现,能够反映出企业在各方面的管理水平,从而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绿色施工、优美环境、人身安全的要求日益增高,一个对自身职工、社会及环境爱护的企业会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改善与当地居民、社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承担*治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责任。
1.4提高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能力和盈利水平的保证
施工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地方关系的竞争,更是现场、管理和施工项目的全全方位竞争,没有规范的质量和内部规范,就无法在市场立足和生存,这一点对中小建筑施工企业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人员、现场施工作业人员的行为和标准,提高质量意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返工和材料浪费,真正向质量要效益,向质量要利润,降低质量成本,实现“质量利润”。
2.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质量标准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质量标准化的运行机制,实现质量要求标准化、产成品标准化、现场布置标准化和操作规程标准化。与以往开展的工地达标、优质工程和创建文明工地活动相比,质量标准化管理除重视施工现场的操作规范和场容场貌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