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配电房管理工作一直是供电系统运行管理的可靠性的薄弱环节之一,一些配电房开关跳闸和配电房环境过热影响设备运行、配电房水浸导致设备损坏、配电房设备被盗等,既容易烧毁设备,也容易影响用户正常的用电情况,而这些故障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但多年来,由于低压配电网络缺乏这方面的检测手段,一般都在每年或每季的几个典型日,由工作人员逐个测量配电装置及巡检,结果是费时费工,既不能及时反映真实情况,也不能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为此,研发、推广配电所环境安全智能监控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配电所环境安全智能监控系统,是对小区、工业园区等变配电站所内设备的状态监测、环境的实时监控、安防监控、火灾消防等信息的检测和控制。系统通过HT配电站房智能网关采集开闭所的防盗门磁、电缆温度、SF6气体、温湿度、臭氧浓度、进水水位、AI机器人智能巡检、智能新风系统、防凝露、门禁接入单元、防盗报警主机、电子围栏、升降柱,系统将采集到的信息集成并发送到监测主站。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配电所设备及运行环境的各项指标,遇到紧急意外情况,能够及时记录、查询和自动快速报警,从而加强配电所的安全可靠的运行能力,提高故障查找和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和人员劳动强度,保证配电所的安全可靠运行。
2应用场景
适用于
配电房
变电站
箱式变
环网柜
分支箱
机房等电力相关区域的安全监控、环境监控、设备状态监测及安全预警;
3系统应用构成
根据《配电房管理制度》、《配电房操作规程》、《电力安全生产条例》以及《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等规范标准及要求,结合电科恒钛实际应用案例,该系统采用分布式和模块化架构,把配电所环境安全智能监控系统分为站端系统和软件平台及移动客户端应用三部分构成。
1)、站端系统:包含了部署在变配电站、开闭所等低压侧的环境、设备信息采集设备,通过接入各种类型的物联网环境与设备监测传感器,视频监控装置等,利用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光纤或4/5G无线网络将数据上送到软件平台。
2)、软件平台设计基于PCWEB提供变配电站所内设备的状态监测、环境的实时监控、安防监控、火灾消防等信息的检测和控制在内的一整套应用和数据管理平台。
3)、移动客户端应用保护提供了基于移动WEB、移动APP在内的终端应用界面.
4安装实例
安装实例安装实例5组网方式
5.1VPN组网模式
VPN组网模式5.2公网接入模式
公网接入模式6系统接入能力
v支持对馈线回路的监测功能,实现对馈线回路的温度、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有功、无功、谐波、电能量采集等功能。
v支持接入4个变压器三相绕组温度检测和风机运行状态检测功能。
v支持开关柜以及电缆无源无线测温功能:测温探头采用CT取电方式供电,最大支持路温度监测。
v支持室内空调远程控制以及与温度联动功能,最大支持15路空调控制和32路温度采集。
v支持配电房新风系统接入,实现对主、副新风机的智能控制。
v支持室内除湿机远程控制以及与湿度联动功能。
v支持SF6/O2、O3、NO、TVOC等有*有害气体监测、报警以及和通风机联动功能。最大支持15路SF6/O2接入。
v支持室内灯光远程控制和联动控制功能。
v支持开关柜智能防凝露接入。
v支持红外双鉴、红外对射、震动、门禁等安防相关设备接入。
v支持烟雾、温感、明火等火灾消防信息的接入。
v支持环境温湿度、漏水、水情等信息的接入。
接入能力7、配套集成设备
7.1无线测温
HT-TNCW-02B无源无线测温主机可管理个无线探头、无源探头采用新型软磁合金带进行CT取电,不需要外接电源,挂载高精度温度探头和无线发射器。
测温主机具有RS数据输出接口,使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的MODBUS协议。
7.2三相四线智能电量仪
电量仪测量三相四线的相电压、电流、频率、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基波功率、谐波功率、有功电度、无功电度等电参数。
7.3多路交流/直流电压、电流测量仪
测量馈线回路电压、电流。交流电压量程10V~VAC;直流电压量程1V~VDC,精度等级均为0.2%FS,隔离电压2V.
7.4局部放电在线监测
通过UHF传感器采集高压开关柜内高频脉冲电流信号,通过对信号高频分量分析来确定开关柜内是否有放电以及放电的严重程度。
7.5智能新风机
采用多级过滤、配置初效/G4/F8/离子净化装置、洁净新风引入,保持室内正压,保持室内高洁净度。低噪音离心风机,控制更合理。即插型过滤器设计、强力消音降噪材料、机组全钢板设计。新风机支持RS级联,使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的MODBUS协议。
7.6蓄电池在线监测
采集蓄电池的单体电压、温度、内阻等参数,实现蓄电池组的远程在线监测。
8、系统功能特点
1.对配电房的视频、综合环境、红外防盗、火灾报警、人员出入、设备状态、操作记录等数据信息进行统一分类存储、自动处理及一体化综合展示。
2.各个站点子系统独立运行,具备各自本地联动控制、异常报警功能。此监控网络的具有高稳定性和安全性。
3.通过对各个站点子系统的有机整合,管理中心人员可实时掌握各个站点内情况,并可远程控制各个站点的设备,有效提高管理效率。